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区本地车辆通行费统缴征收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7:14:10   浏览:972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区本地车辆通行费统缴征收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区本地车辆通行费统缴征收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政发(2005)7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湖州市区本地车辆通行费统缴征收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湖州市区本地车辆通行费
统缴征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四自”公路车辆通行费征收管理,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我市公路建设步伐,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对湖州市区(含吴兴区、南浔区,下同)本地车辆实施通行费统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湖州市区本地车辆通行费统缴,是指对在湖州市区范围内登记上牌的车辆一次性征收市区“四自”公路(不含高速公路)年度通行费(以下称车辆年通行费)。凡湖州市区的本地车辆均应按本办法规定缴纳车辆年通行费。

  第三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湖州市车辆通行费征收处受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车辆年通行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公安、物价、财政、税务、工商、行政执法、农业农机监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车辆年通行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第四条 湖州市区本地车辆年通行费征收标准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执行。车辆年通行费在车辆年通行费征收机构设立的各缴费窗口缴纳。为方便车主缴纳车辆年通行费,车辆年通行费征收机构还应在公安交警、交通稽征、农业农机监理部门设立车辆年通行费缴纳窗口。

  第五条 公安交警、农业农机监理部门在办理车辆新增、年检、过户、报废、变更、转籍的相关手续时,应核实车辆年通行费缴纳情况,对未缴纳车辆年通行费的湖州市区本地车辆,督促其按车辆年检周期先行缴纳。交通稽征部门在征收交通规费时,应核实车辆年通行费缴纳情况,对未缴纳车辆年通行费的湖州市区本地车辆,督促其先行缴纳。

  第六条 湖州市区本地车辆在缴纳车辆年通行费后,由车辆年通行费征收机构发放车辆通行凭证。在车辆通行凭证有效期内,可在湖州市区范围内各收费站点通行。

  第七条 车辆通行凭证必须粘贴于车辆挡风玻璃的左下角,以备查验。车辆通行凭证应当妥善保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冒用、涂改、伪造。

  第八条 下列湖州市区本地车辆免征车辆年通行费:
  (一)《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的免缴车辆:悬挂军队、武警专用号牌的车辆;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行政部门“警”字号牌的车辆。
  (二)省、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免征车辆。
  单位在办理免征手续时需提供省、市人民政府的文件,经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办理。

  第九条 车辆通行费退费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车辆被盗、被抢及被司法、行政机关查扣查封期间的车辆通行费,凭相关机关证明申报退费。
  (二)报废车辆。凭报废相关证明申报退费,退还相关证明日后剩余的车辆通行费。
  (三)过户到外地的湖州市区本地车辆。凭公安交警部门相关证明、车辆交易发票等申报退费,退还相关机关证明日后剩余的车辆通行费。

  第十条 由稽查人员在市区各收费站点进行车辆年通行费缴纳情况的稽查,发现未缴纳的,责令其缴纳;即时处理影响交通畅通的,可以要求驾驶员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

  第十一条 对拒不缴纳车辆年通行费以及冒用、涂改、伪造、转借车辆通行凭证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行政机关依法从严处理。

  第十二条 拒绝、阻碍车辆年通行费征收管理工作人员依法征收车辆年通行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车辆年通行费征收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5年12月18日起实施。

  第十五条 具体实施细则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公报

中国 伊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公报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的邀请,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哈塔米于二OOO年六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伊朗历一三七九年四月二日至六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江泽民主席与哈塔米总统举行了会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李瑞环会见了哈塔米总统。除北京外,哈塔米总统及其代表团还访问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喀什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两国元首回顾了一九七一年(伊朗历一三五O年)两国建交以来的关系并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二十一年来中伊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强调尽管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关系正沿着健康富有活力的轨迹发展,并就两国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基础上提高双边合作水平、开辟双边关系新的前景、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长期稳定、内容广泛的友好合作关系,以符合两国的战略利益达成了共识。

  双方同意保持两国高层官方接触与各个层次的交流,并在两国外交部于二OOO年二月二十一日(伊朗历一三七八年十二月三日)在德黑兰达成的建立政治磋商机制的框架内继续开展定期政治磋商。

  双方对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表示满意,认为两国的经贸合作在双边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仍富有潜力,表示愿继续发展这一合作,双方将探讨加强与发展经济合作的新方式,将鼓励一切形式的相互投资,提高双边贸易关系和经济合作水平。

  双方同意在能源、运输、通讯、科学、技术、工业、金融、旅游、农业、采矿、环保和其他领域加强合作,并鼓励两国有关公司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双方认为丝绸之路为位于亚洲东西部的中国与伊朗两大文明古国间开展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振兴丝绸之路对巩固和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艺术、旅游和民间交流与接触具有重要意义。

  中方对哈塔米总统提出的文明对话倡议及联合国将二OO一年确定为文明对话年表示欢迎。双方同意,中伊两个伟大而悠久的亚洲文明古国在文化、教育和社会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以发展和完善文明对话的内涵,为推动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迈出有效的步伐。

  中方高度赞赏伊朗政府长期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伊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的立场。

  双方认为,当前世界形势正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尽管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各种危机,但国际社会应继续为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崇高目标而努力。

  双方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强调建立公正、公平、合理、平等、没有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并愿为建立这样的新秩序进行合作。

  双方强调在各国间建立一个基于合作、参与、对话、不使用或不威胁使用武力、反对强加经济制裁以解决国家间分歧的国际社会的重要性。

  双方支持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发展水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强调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重要性。

  双方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消除核、生物和化学武器,强调消除和禁止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际制度应该永久地、毫无例外和毫无歧视地包括所有地区和国家。同时双方注意到任何国家都有在相关国际机构的监督下以透明的方式和平使用核能、化学和生物技术的合法权利。

  双方强调在中东实现全面、公正、持久和平的重要性,认为如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包括巴勒斯坦难民返回家园的权利,该地区就不能实现可持续的和平。

  双方认为使中东地区成为无核及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努力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支持使中东地区成为无核、生物和化学武器地区的努力。

  双方强调波斯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应在没有外国干涉的情况下由地区国家自己来保障。

  双方强调全面执行联合国有关伊拉克决议的必要性,并对伊拉克人民遭受的痛苦与灾难表示深切同情,再次呼吁国际社会对伊拉克人民采取必要的人道主义行动。此外,双方表示支持伊拉克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强调伊拉克人民自主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性。

  双方认为,尽早解决阿富汗问题有利于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强调阿富汗冲突各方有必要通过谈判寻求政治解决的途径,建立一个代表阿各派及各民族的基础广泛的政府。双方赞赏联合国和伊斯兰会议组织在此方面发挥的作用。

  双方对毒品的生产、销售和贩卖表示关注,强调国际社会有必要参与在世界和地区将其根除的行动。

  双方谴责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强调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及铲除其根源的必要性,并表示将与国际反恐怖主义行动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

  双方强调尊重人权以及在捍卫和发展人权及基本自由方面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的必要性。反对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在人权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同时,双方认为,全面、公正地看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公民权利特别是发展权对所有国家来说都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双方认为,哈塔米总统对中国的访问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事件,将促进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新世纪取得进一步发展。哈塔米总统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代表团的热情款待,邀请江泽民主席在方便的时候访问伊朗,江泽民主席对此邀请表示感谢并愉快接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

       江泽民 哈塔米


                       二OOO年六月二十二日于北京

刑法中的酌定量刑情节
酌定量刑情节,简称酌定情节,它虽然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情节,但对量刑仍然起着重要影响作用。根据司法实践,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犯罪的手段。特定的手段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行为)内容时,不是量刑情节;故这里的犯罪手段是指不属于构成要件内容的手段。犯罪的手段残酷、狡猾程度,直接说明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因而影响量刑,如伤害的手段是否残忍,就对量刑起影响作用。
2.犯罪的时空及环境条件。犯罪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不同,也能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因而是影响量刑的因素。例如,在发生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犯罪,其危害性就重于在平时的犯罪,量刑时应当考虑。
3.犯罪的对象。在刑法没有将特定对象规定为构成要件的情况下,犯罪对象的具体差别,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因而是量刑时需要考虑的情节。例如,盗窃救灾、抢险款物的危害性就重于盗窃一般公私财物的危害性,量刑时应区别对待。
4.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当危害结果不是犯罪构成要件内容时,危害结果(包括直接结果、间接结果)的轻重对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起重要作用,因而成为量刑时应斟酌考虑的重要情节。例如,同是隐匿、毁弃他人信件,其隐匿、毁弃的信件多少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不同,量刑就应有所不同。
5.犯罪的动机。犯罪动机不同,直接说明行为人的罪过程度不同,因而是量刑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例如,同是故意杀人,有的是出于义愤杀人,有的是因为奸情杀人,其所反映的罪过程度就有差别,量刑时也应有所差别。
6.犯罪后的态度。犯罪后的态度,反映行为人的人身危险程度,因而在量刑时应当予以考虑。例如,有的人犯罪后坦白悔罪,积极退赃,主动赔偿损失,有的人犯罪后却负隅顽抗,隐匿赃物,要挟被害人,这反映出行为人的人身危险程度不同,改造的难易程度不同,在量刑时必须区别对待。
7.犯罪人的一贯表现。犯罪人的一贯表现既不是定罪的根据,也不是量刑的主要依据,但与犯罪行为有密切联系的一贯表现,却是量刑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因为这种因素也反映行为人的人身危险程度。例如,两个盗窃相同数额财物的罪犯,一个平时经常有小偷小摸行为,一个没有不良表现,对于前者的量刑就应当重于后者。
8.前科。前科是指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事实(参见刑法第100条)。依法受过刑事处罚后又犯罪的,说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较为严重,理当成为酌定量刑情节。但是,如果构成累犯或者特定的再犯(刑法第356条),则属于法定情节。

作者:苏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