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8:27:10   浏览:827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7]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创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部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实施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各地将创业培训与落实就业政策紧密结合,帮助和带动了一批创业者成功开办和经营企业,并产生了积极的就业倍增效应。在总结国际合作项目成功经验基础上,为贯彻落实劳动保障部“能力促创业计划”,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打造中国SYB创业培训品牌,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将打造中国SYB创业培训品牌,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纳入就业再就业工作总体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要求,统一部署安排。要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以创业培训为基础,将创业政策扶持与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创业促就业工作体系。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创业培训质量和带动就业效果作为主要指标,纳入就业再就业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二、健全机构,明确职责。我部成立创业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全国创业培训服务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推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吸收优秀培训师及相关专家参与,开展师资提高、经验交流、新技术开发和推广等组织实施工作。各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应整合培训就业资源,集中优质力量,成立或指定专门工作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做好本地区创业培训服务工作。各地级市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创业培训服务专门组织,承担示范性培训、培训指导和创业服务等工作。各地要将创业培训服务专门组织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成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示范窗口。

  三、加强管理,打造品牌。各地要加强对创业培训的管理,按照统一培训标准、统一培训教材、统一教师管理、统一机构认定、统一证书发放的要求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打造中国SYB创业培训品牌。各省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参照创业培训授权机构有关规定,做好本地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并充分发挥已获得授权培训机构的示范作用。对参加培训合格的学员,颁发我部统一式样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等活动,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由所在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参照教师选择和培训有关要求进行。我部继续组织开展培训师的培训、交流和考评活动,并实行培训师派遣制度。

  四、加强协调,搞好合作。各地要加强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为创业者打造创业绿色通道。要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在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将创业培训补贴作出专门安排,并进一步完善经费补贴与培训效果挂钩的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要继续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并加强与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共同做好创业培训服务工作。

  五、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创业促就业工作采取重点城市先行探索,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的方式开展。我部将依托全国100个创业培训重点联系城市开展创业促就业工作。各重点城市要按照创业促就业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我部在开展师资培训、新技术推广等工作中将对重点城市给予重点扶持。各省也要加强对重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并可同步确定一批省级重点城市开展工作,通过重点城市的示范作用,推动本省和全国创业促就业工作开展。各地可对100个重点联系城市适当调整,调整名单和各城市实施方案请于2007年9月底前报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和我部培训就业司。

  六、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各级政府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创业培训、开展创业服务的经验与成效,宣传创业带头人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弘扬创业精神,展示创业风采,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附件:全国100个重点联系城市创业促就业工作方案

  

   二〇〇七年八月六日

  

  

附件

  全国100个重点联系城市创业促就业工作方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为贯彻落实劳动保障部“能力促创业计划”,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打造中国SYB创业培训品牌,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需要,将推动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向城乡创业者广泛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创业者的开业能力和经营能力。同时,健全完善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帮助创业者成功地开办和经营企业,逐步形成以创业培训为基础,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服务相结合,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每年至少对1500人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其中,直辖市培训3000人以上),培训合格率达到80%以上,经创业服务后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50%以上,带动就业率达到1:5,开业企业中,一年以上稳定经营率达到80%。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创业培训服务专门组织,搭建培训和服务工作平台。在开展示范性培训的同时,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也可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全市创业培训服务工作的布局规划、技术指导、组织实施和质量监控。专门组织和工作平台应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内设立,也可依托现有就业训练机构改建。

  (二)扩大培训对象范围,创新培训模式。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工作的同时,要结合就业工作新需要,将创业培训向大学生、农村劳动者、复员转业退伍军人、残疾人等各类城乡创业者延伸和拓展。要按照统一的SYB培训技术标准组织教学,也可结合实际,自主开发和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辅资料,探索适合不同对象需求的培训模式,采用案例剖析、企业家现身说法以及创业实训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做好SYB培训的基础上,各地可根据已开业创业者的需求,提供改善和发展企业的培训服务。

  (三)加强机构管理,确保培训质量。要根据我部和省劳动保障部门统一要求,吸收社会各类优质资源参与创业培训。要做好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及时了解定点机构在制定培训计划、规范教学管理、组织实施培训等方面的情况,指导定点机构按照规范的培训技术标准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同时,要强化对学员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建立学员档案,及时记录学员开办和经营企业的情况。

  (四)加强教师选拔和管理,提高教师能力水平。要扩大创业培训教师选拔的范围,将具备条件,并愿意长期从事创业培训的大学教师和企业成功人士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结构。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交流、观摩教学等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要建立创业培训教师档案,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动态管理。

  (五)开发创业项目。要建立本地区创业项目资源库,并完善项目开发、征集、论证、展示和推介的工作机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服务。创业项目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突出本土化、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等特点,经专家论证可行后,向创业者推荐,帮助创业者根据自身需要,选准创业项目。

  (六)建立专家队伍。要聘请具有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专家教授以及熟悉经济发展和创业政策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组建创业专家队伍,并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面谈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各地可结合国家创业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进一步规范创业服务专家队伍建设工作。要加强对专家服务效果的评估,重点评估服务质量、创业者对专家服务的满意度等。

  (七)建立联动机制。要将创业培训作为信用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并规划和实施,建立创业培训、信用社区与小额贷款工作联动机制。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做好创业培训的宣传推介、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创业追踪服务等工作,鼓励创业者在社区创业,为社区服务。信用社区要为符合条件的创业培训学员申请小额贷款提供反担保,同时,要加强对创业者的诚信教育,建立创业者诚信档案。

  (八)搞好创业孵化。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争取政府投资、鼓励多方投资等方式,并充分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和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建设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和政策扶持,帮助其顺利发展。

  (九)落实扶持政策。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协助税务、工商等部门,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的实际情况,办理税费减免有关手续。对所办企业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帮助落实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十)加强跟踪服务。跟踪了解创业者企业经营情况,提供持续的咨询和服务。定期组织创业交流和考察等活动,引导创业者成立创业联谊会,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

  四、工作要求

  各重点城市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成立主管市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落实。劳动保障部门要成立由主管局领导牵头,培训、就业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实施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创业促就业工作,确保组织上有保证,政策上能落实,使培训和服务均得到优化。

  各重点城市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以创业培训的质量、创业服务的满意程度、创业促进政策的落实成效、创业初始成功率、一年后的稳定经营率以及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等作为主要指标,建立创业促就业考核指标体系,对相关部门和个人定期考核检查。

  各重点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确保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


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
农企发[2003]0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牧、农林)、畜牧、渔业、农垦、乡镇企业、农机化厅(委、局、办),部各直属单位:

当前,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为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工作,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紧急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迅速发展;同时,各地和食品加工企业非常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就总体而言,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有的企业使用受到污染的原料加工食品,有的企业加工流通过程不规范造成食品污染,有的地方存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现象。这与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还很不适应。特别是在当前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新形势下,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尤为重要。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形象,也关系到食品加工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业、畜牧、渔业、农垦、乡镇企业、农机化,下同),一定要站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站在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高度,站在执政为民、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采取强有力措施,抓紧抓好抓落实,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吃上放心食品。当前要以防治非典型肺炎为契机,努力推动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国家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基础工作,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搞好食品加工企业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生产;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和人员健康管理。防止有药物、重金属及其他毒物残留的农产品进入加工过程,确保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不被污染,确保出厂的食品为安全食品。努力实现食品生产的标准化、无公害化,全面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企业要依法经营。要认真落实《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执行有关规定,把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在食品加工企业中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大力宣传职业卫生知识,当前特别要大力宣传防治非典型肺炎知识,引导企业职工增强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和职业卫生意识。要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法》规定的10项卫生要求,食品加工企业是否继续生产经营《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12类食品等问题进行检查。要逐个企业、逐个车间和逐个人员进行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依法处理,责令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条件的企业关停或限期整改。

四、着重抓好影响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

要加强对进入企业的农产品及其他原料进行检验。通过检验,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植物产品、违禁药物滥用和兽药残留超标的畜产品及药物残留超标的水产品进入加工环节。确保进入加工领域的农产品及其他原料的药物、重金属及其他毒物残留不超标,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要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加工食品,杜绝无标生产。食品生产中使用的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食品质量安全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积极推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要加强食品出厂检验。食品加工企业要对计量检测设备加强管理,充实、更新计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保证质量安全要求和产品出厂所需的检测设备。严格食品出厂检验,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

要明确包装标识。对包装上市的食品,要标明产地和生产单位,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正确的标识或标注。

要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环境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食品生产企业的环境卫生,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应积极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和管理工作。企业要建立每日健康检查制度,对每个班次的上岗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人或接触过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人时,要立即停业,同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五、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各地要认真实施我部印发的《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要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净化产地环境,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强化生产监管措施;要建立监测制度,推广速测技术,创建专销网点,实施标识管理,推行追溯和承诺制度,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各食品加工企业要在突出食品安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开拓能力,积极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在推动、引导上下功夫,为名牌食品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力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提高名牌食品的比重,带动食品安全质量工作,增强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国际竞争力。

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

假冒伪劣食品的存在,既危害了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也冲击了名牌食品的生产经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食品加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积极配合质检、工商等部门取缔制假售假单位;对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伪劣食品坚决予以打击,为食品加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一支稳定的法律工作者队伍,投入常年的打假工作中。名牌食品加工企业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采用防伪技术,加强对名牌食品的保护。

七、积极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加强诚信建设

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改善食品加工企业的社会信用形象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开展企业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公示等各项工作,加强信用监管,确保食品加工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各类农产品加工业协会、学会等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德行风建设。广大食品加工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加快建立以企业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岗位职责明确、监管到位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要不断强化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树立诚信为本、信用第一的观念,全面塑造企业的良好信用形象。

八、切实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事关全局。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从组织领导、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手段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直接掌握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及时研究和制定预防措施,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逐级抓好落实。

通力合作,加强协调。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许多部门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会同卫生、质检、工商及食品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切实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加强监督,狠抓落实。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以落实。指导食品加工企业及时排查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对好的经验,要及时加以总结推广。对先进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对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要配合有关部门一查到底,严厉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OO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厦门市股票发行管理暂行办法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股票发行管理暂行办法
厦门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企业体制改革,保证股票发行公开顺利进行,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厦门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行股票均须遵守本办法,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股票发行应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
第四条 厦门市股票发行主管机关是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分行(以下简称主管机关),日常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分行金融管理处负责。

第二章 股票
第五条 股票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
第六条 股票的票面必须载明以下内容:
(一)发行股票的公司的名称、住所;
(二)公司设立登记或新股发行之变更登记的文号及日期;
(三)公司注册资本;
(四)股票种类、每股金额、股票面额;
(五)本次发行的股份数;
(六)股东姓名或名称;
(七)股票号码;
(八)发行日期;
(九)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股权证除载明上款事项外,还应载明认购与转让范围。
股票由董事长签名,公司盖章后生效。
股票应加具人民银行批准募股的文号及日期;股权证应加具政府授权部门批准募股的文号及日期。
第七条 股票的票面格式须经主管机关认可,并在主管机关指定的印刷厂印制。
第八条 股票原则上实行一手一票制,每股面值为一元,按不同的股票分别确定若干股为一手。
第九条 股票均为记名股票,计值货币为人民币。用外汇购买的人民币特种股票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条 公司可以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股票。
第十一条 股份按投资来源分为以下几种(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国家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
(二)法人股。是指境内企业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国家允许用于经营的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三)个人股。是指社会个人或本公司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
(四)外资股。是指外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以购买人民币特种股票形式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第十二条 股票可转让、抵押、继承,但不得退股。

第三章 股票发行方式
第十三条 股票发行可分为公开发行、私募发行和内部发行。
第十四条 公开发行。是指公司以同一条件向社会非特定单位和个人发行。但本公司内部职工享有优先认购权,认购股份不得超过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部分的10%。发起人认购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第十五条 私募发行。是指公司股份由三个以上的发起人(法人)全额认购股份,不向发起人之外的任何人募集股份。公司股权证的转让须在法人之间进行。
第十六条 内部发行。是指公司发行的股份除发起人认购外,其余股份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而是向其他法人和本公司内部职工发行,其股份形式为股权证。对股权证的管理,由主管机关制定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 股票分为按面值发行和滥价发行,不得低于面值发行,公司所确定的发行价格须经主管机关认可。

第四章 股票发行申请
第十八条 企业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必须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或改组成公司;
(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三)财务及经营业绩良好,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
(四)发起人认缴股份不得低于总股本的35%;
(五)向社会非特定个人公开发行的股份不得少于总股本的25%,主管机关可根据情况提高公开发行股票的比例;
(六)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
(七)申请企业或发起人在近三年内没有违法行为或损害公众利益的记录。
第十九条 申请公开发行股票须向主管机关报送下列文件、材料:
(一)发行股票申请报告;
(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为公司的文件和公司筹建登记证明;
(三)公司章程;
(四)招股说明书;
(五)有权进行资产评估和验资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上述报告凡涉及对国有资产评估和验资的,须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确认文件;
(六)发起人认缴股份的验资报告;
(七)资金运用的可行性报告;
(八)筹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应提交有关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九)经会计师事务所或经济师事务所签证的未来一年的公司盈利预测文件;
(十)主管机关要求的其他文件、材料。
第二十条 申请再次发行股票,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前次发行以来经营业绩良好,资金运用属同行业较好水平;
(二)距前次发行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三)申请发行的新股面值总额不得超过原有注册资本的总额;
(四)所筹资金的运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五)有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公司连续两年盈利不足以支付股利的,不得再次发行股票。
第二十一条 申请再次发行股票,应向主管机关报送下列文件、材料:
(一)申请再次发行股票的报告;
(二)股东大会通过的增加资本和修改章程的决议;
(三)经会计师事务所或经济师事务所签证的最近一年的财务报表;
(四)资金运用计划,政府有关部门的立项批文,项目可行性报告;
(五)发行方式、价格、范围和数量。
第二十二条 公司派发红股属于扩股。公司派发红股不得超过其公司章程规定的分配比例,并须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报送主管机关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二十三条 招股说明书须真实、全面地揭示下列事项:
(一)公司名称、住所;
(二)生产经营范围;
(三)公司董事、经理或公司筹委会主要成员简历;
(四)发行股份的目的和理由;
(五)发行股份的总额、种类、数量、每股面额及售价;
(六)发行方式;
(七)发行对象;
(八)公司沿革及未来发展情况,主要任务、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总额及构成情况;
(九)经签证的盈利预测;
(十)证券承销商的名称、承销总额及承销方式;
(十一)资金运用计划;
(十二)股东权利义务;
(十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五章 股票发行审批
第二十四条 股票发行须经主管机关批准,未经批准,禁止发行。
第二十五条 主管机关应在接到申请发行的全部文件后二十天内决定是否批准,不予批准的,应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股票发行申请一经批准,发行公司不得变更。如需变更,须经主管机关批准。

第六章 股票的发售和承销
第二十七条 股票公开发售的方式经主管机关确认后实行。
第二十八条 发行公司须在股票发售七天前,在主管机关指定的报刊刊登招股说明书。
第二十九条 股票的公开发行必须由证券经营机构(以下简称证券承销商)承销,承销可采取包销、助销和代销方式。
承销数量超过3000万元(按股票面值计价)的,应有不少于三家证券承销商组成承销团发售。
承销团中的主承销商的承销比例应不超过50%,具体比例由主承销商与各分销商商定。
第三十条 证券承销商每次承销股票的期限不得超过90天,承销期满时尚未出售的股票,按承销合同规定的条款处理。
第三十一条 证券承销商在发售股票前,须将承销合同的副本报送主管机关备案。
第三十二条 股票承销合同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合同当事人的名称、住所及法定代表人;
(二)承销方式;
(三)承销股票名称、数量、金额及发行价格;
(四)股票发行的日期;
(五)承销的起止日期;
(六)承销付款的日期及方式;
(七)承销费用的计算及支付方式和支付日期;
(八)剩余股票的退还方法;
(九)违约责任;
(十)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第三十三条 证券承销商可按实际承销总金额的比例收取费用,其费率标准另定。
第三十四条 证券承销商应在承销期满后或承销的股票全部售完后15天内,向主管机关报送股票承销情况报告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承销经过及数量;
(二)认购人总数;
(三)认购发行额0.5%以上者的名单;
(四)承销期满后由证券商自己认购的数量;
(五)主管机关要求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五条 公司应于发行结束后一个月内,向主管机关报送股票发行结果报告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次实际发售股票的数量、种类及价格;
(二)股票发售范围及方式;
(三)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及占总股份1%以上的股东名单;
(四)主管机关要求的其他事项。

第七章 证券经营机构
第三十六条 证券经营机构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证券主管机关提出经营证券业务的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经营证券业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从事证券业务。
第三十七条 证券经营机构如需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须经主管机关审查通过后,向异地证券主管机关办理申报手续。
第三十八条 证券经营机构如需成为异地证券交易所会员,须经主管机关审查通过后,向异地证券交易所办理申报手续。
第三十九条 证券经营机构如接受本市公司委托,申请异地上市股票,须报主管机关审查通过后,由证券经营机构和公司向异地证券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

第八章 主管机关
第四十条 主管机关的职责:
(一)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
(三)维护股票市场的健康运作;
(四)依法审批和管理股票发行和交易。
第四十一条 主管机关主管下列事项:
(一)股票管理法规的拟订并制订有关实施办法;
(二)股票发行的审批、管理和监督;
(三)股票上市及买卖的监督;
(四)股票登记过户的管理和监督;
(五)审批证券经营机构的设立及对其业务活动的监督;
(六)协调和仲裁证券经营机构之间的争议;
(七)与股份公司运作相关的检查和监督;
(八)股票市场的调查统计和研究分析;
(九)依法查处股票市场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十)其他有关股票市场的管理。
第四十二条 主管机关的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按公开、公正、合法的原则有效地进行管理。不得以权谋私,徇私舞弊。

第九章 罚 则
第四十三条 凡未经主管机关批准擅自发行股票、认股权证及其它各种集资券的,由主管机关给予发行人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冻结公司发行证券所筹资金,退还所筹资金本息,并可通知金融机构停止其贷款或处以违法活动所涉及金额5%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发行公司和证券承销商不按主管机关批准的发行范围、数量及发行价格发行的,由主管机关给予责令其退还超过范围及数量的款项,并可对发行公司及承销商分别处以涉及金额5%以下罚款或停止其三年以下的发行及承销资格。
第四十五条 凡经主管机关批准已发行股票的公司,如不按本办法及时并如实向主管机关报送有关材料或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资料,可给予以下处罚:
(一)通报批评。
(二)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凡未经主管机关批准擅自从事证券经营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取缔其非法经营,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活动所涉及金额5%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主管机关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触犯刑律的,提请司法部门处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分行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1992年6月4日